2.5亿!四川宜宾污水管网治理项目商机分析
一、项目核心信息
项目名称:宜宾市叙州区长江三江口片区污水管网治理工程和宜宾市叙州区金沙江中渡口片区污水管网治理项目
建设单位:宜宾市相关部门
预算金额:255,741,700.00元
建设地点:宜宾市叙州区
(1)排水管网改造。排水管网工程范围包括盐坪坝、南岸街道东区、南岸街道西区、柏溪街道城北新区、柏树溪沿岸区域、柏树溪街道老城区、赵场街道叙州新区、赵场街道南部新区南区、赵场街道南部新区北区、凤凰溪沿岸区域,改建排水管道323.99km;
(2)新建排水管线。新建排水管线范围为盐坪坝、赵场街道南部新区南区、赵场街道叙州新区区域内的雨污水管线,新建长度80km;
(3)改造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线。对全区12座建制镇污水处理厂站的设施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其中鼓风机17台,水泵54台,检测设备4台,自动控制设施18台,污泥脱水机械设备6台,加药设备15台,其他设备(工艺改造、提升泵站、污水处理站扩容)20台,对建制镇老旧破损管网改造73km。

二、政策锚点:锚定流域生态与城镇治理战略
本项目是宜宾市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战略的核心工程,深度契合多重政策导向:一方面响应《“十四五” 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中 “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改造老旧破损管网” 的要求;另一方面紧扣《四川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 “加强长江支流及沿岸区域水污染治理” 的部署,同时匹配宜宾市 “长江首城” 生态建设的城市定位。
从项目定位来看,其是叙州区系统性解决污水治理痛点的 “攻坚工程”,需优先破解三大核心问题:管网老化破损导致的渗漏污染、雨污混流引发的处理效能下降、污水处理设施陈旧造成的运行低效。项目建设需兼顾短期治理效果与长期生态维护,预留与区域污水资源化利用、智慧水务平台的衔接接口,为后续全域污水治理一体化、智能化升级奠定基础。
建设内容拆解:聚焦管网更新与系统提质
1. 大规模管网改造与新建是基础需求
项目计划改建排水管道323.99km,并在特定区域新建排水管线80km。这为管材供应商(尤其适用于DN300-DN1600范围的HDPE、玻璃钢夹砂管等)、非开挖施工技术(如紫外光固化修复、螺旋缠绕法等)提供商、以及专业的管网测绘与检测团队带来了直接市场机会。
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是升级重点
对全区12座建制镇污水处理厂站进行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涉及鼓风机、水泵、检测设备、自控设施等共计134台套。这为高效节能的水泵与风机设备、水质在线监测仪器、自动化控制系统与PLC提供商创造了明确的设备更新市场。同时,配套的73km建制镇老旧破损管网改造,进一步延伸了管网市场的深度。
雨污混接改造与系统性治理是价值核心
仅三江口片区即需改造雨污混接点170处。这要求解决方案提供商不仅提供施工服务,更需具备管网诊断、溯源分析、系统设计能力。商机体现在智慧排水诊断(如QV/CCTV检测)、混接点精准定位技术、以及基于物联网的管网运行监测平台建设上,以实现从“工程建设”到“系统治理”的价值提升。
四、合规性与履约能力:高标准施工与综合实力是入围关键
1. 质量与安全要求严格:项目位于城市建成区,涉及沿江、沿河作业,对施工过程中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汛安全、环境影响控制提出了极高要求。供应商需具备成熟的安全管理体系和丰富的类似项目经验。
2. 履约能力是核心竞争力:高达2.55亿元的投标限价和复杂的工程内容,要求供应商必须具备强大的资金实力、专业的项目管理团队和高效的资源整合能力。从中标结果看,四川省第十一建筑有限公司、中国五冶集团等大型国有建工企业的胜出,印证了具备“投建营”一体化综合实力的企业在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
四、关键洞察
项目具备显著的示范效应:本项目是“长江首城”系统性治理的开篇之作,成功实施将为参与企业积累极佳的业绩案例和品牌声誉,为后续开拓长江流域同类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智慧水务存在后置机会:当前项目以工程建设为主,但随着新管网的投运,其对运行状态监测、养护管理的智慧化需求将随之产生。企业可前瞻性布局,在建设中预留感知设备接口,为后续提供智慧运维平台和数据服务创造机会。
竞争格局预示合作空间:大型施工总包单位中标后,在专业设备、特定技术(如非开挖修复、精准混接改造)和智慧化管理方面存在大量分包与采购需求,为具备技术特色的中小型专业公司提供了合作切入的路径。
相关阅读:
工信部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 B1.B2-2021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