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桥梁建立“健康档案”:智能位移传感器如何实现预测性养护
桥梁不仅是交通网络的枢纽,更是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多次发生桥梁坍塌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桥梁结构健康监测已成为城市安全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这一背景下,传统人工检测方式已难以满足实时、精准、高效的监测需求。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结构监测技术正逐步成为行业主流。在此背景下,万宾科技自主研发的 EN100-C-FD 智能位移传感器,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与适配场景的实用设计,成为守护桥梁安全的 “智慧利器”,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监测注入新动能。
一、直击桥梁监测痛点
当前我国在役桥梁数量巨大,许多已进入“老龄化”阶段,结构损伤与性能退化问题日益凸显。传统桥梁位移监测方式普遍存在 “覆盖有限、数据滞后、运维繁琐” 三大痛点:人工巡检周期长,难以捕捉瞬时位移变化;有线监测设备布线复杂,在桥梁复杂结构中安装难度大;部分传感器防护性能不足,在户外恶劣环境下易失效,无法实现长期稳定监测。
智能位移传感器EN100-C-FD 针对这些行业痛点,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全方位突破:
1. 全场景适配,无惧恶劣环境:
整机采用金属外壳设计,防护等级达 IP68,具备防尘、防水、耐盐雾腐蚀特性,能在 - 40℃至 80℃的极端温度区间稳定运行。无论是沿海桥梁的高盐雾环境,还是北方冬季的严寒天气,设备都能持续工作,彻底解决传统传感器 “怕潮、怕冻、怕腐蚀” 的问题。
2. 无线化部署,安装灵活高效:
设备支持 4G Cat1 无线通讯,无需额外搭建基站,依托现有蜂窝网络即可实现数据传输,覆盖范围远超传统有线设备。对于大跨度桥梁、高架立交等复杂场景,仅需通过背板与支架快速固定,1 小时内即可完成单点位安装,大幅降低施工成本与时间成本。
低功耗长续航,减少运维负担:
搭载 3.6V、19000mAh 一次性锂亚电池,工作电流<30mA,基础款默认每 12 小时采集并上报一次数据,续航可达 5 年;定制款可根据监测需求调整采集频率,即便每 0.5 小时采集一次,仍能保障长期稳定运行,避免频繁更换电池的繁琐运维,降低桥梁监测的人力成本。
二、全方位守护桥梁安全
1. 梁体竖向位移监测
在桥梁跨中、支座等关键位置布设传感器,实时监测梁体在车辆荷载、温度变化等作用下的竖向位移,判断结构刚度变化与潜在损伤。
2. 桥墩水平位移监测
监测桥墩在水流、风载、地震等外力作用下的水平位移,评估桥墩稳定性与基础安全性。
3. 伸缩缝变形监测
实时采集伸缩缝的开合量变化,判断梁端位移是否异常,预防因伸缩缝卡死或过度张开引发的结构问题。
4. 长期健康档案构建
通过长期、连续的数据积累,形成桥梁结构位移变化趋势图,为养护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实现预测性维护。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的融合发展,桥梁监测正从“单点监测”向“系统智能”演进。智能位移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前端设备,可与云平台、AI算法模块无缝对接,构建“感知-传输-分析-预警”一体的智能监测系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