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涝监测“关口前移”,开启主动防涝“精准模式”
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此起彼伏。传统的内涝防治主要依靠事后抢险救灾,这种被动应对模式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内涝形势时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而内涝监测“关口前移”,则强调从源头预防,通过实时监测、精准预警和高效应对的管理模式应对内涝侵袭。
一、构建“事前预警”体系
传统的内涝监测数据来源较为单一,主要依赖雨量站、水位站等有限的监测设备,想要全面、准确地反映城市内涝的实际情况比较艰难。而内涝监测“关口前移”理念下,WITBEE®万宾科技®内涝积水监测系统实现了对城市内涝风险的全方位、实时化感知。
及时、准确的数据监测和传输是内涝积水监测系统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传统模式下的信息传递多数存在滞后性,相关部门有可能难以及时获取内涝信息并做出响应。而现在借助先进的监测系统构建“事前预警”体系,能够快速得知内涝发生的区域及水位高度等。这种监管模式在城市扩张过程中意义重大,通过同步完善内涝监测网络,可以确保了整个城市内涝监测几乎无死角,使得相关部门能够真正做到实时掌握暴雨时各个道路水位的动态变化。
二、织就信息共享之网
以往不同部门在应对内涝积水问题时处于“单打独斗”的孤立状态,导致各部门在决策时缺乏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持,从而降低了城市应对内涝灾害的效率和效果。而内涝积水监测系统通过数据采集技术、通信网络和智能算法等,将分散在各个部门和监测点的内涝积水相关数据进行实时收集、整合和传输。这些涵盖了水位高度、降雨量、排水泵站运行状态、道路积水情况等关键信息的城市生命线数据,形成了一个全面、准确、实时的城市内涝积水数据库。
各部门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需求随时获取所需的数据信息,告别了过去“信息闭塞、各自为政”的工作模式。以水务部门为例,他们可以实时获取内涝积水监测系统中的水位监测数据和降雨信息,准确掌握城市内涝积水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及时调整排水泵站的运行策略。交通部门同样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内涝预警信息,提前对可能受到内涝影响的道路进行交通疏导。
内涝积水监测系统的应用为城市内涝防治工作带来了机遇,各个部门能够实时掌握雨情、水情、内涝风险分布等信息,实现了抢险作业的协同化和高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