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水质监测仪化身“智能哨兵”, 24 小时守护水安全
在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的当下,各地政府与环保部门积极行动,对河湖治理和保护的投入持续加大。曾经由于工业废水肆意排放、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流入,许多河流遭到严重污染,水体黑臭、垃圾漂浮等情况,在清淤、截污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举措实施后,河流逐渐恢复了往日清澈的容颜。
然而治水并非一劳永逸。要让这来之不易的碧水蓝天长久维持,建立常态化的水质监测机制对河湖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对异常情况做出及时响应。智能水质监测仪全天候驻守在河湖之畔,能实时采集水体的酸碱度、溶解氧、氨氮含量等关键指标,助力各地在生态保护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一、从静态孤立监管到动态连续防控的转变
1.高频数据采集:智能水质监测仪能够以较高的频率实时采集水质数据,相比传统的人工采样和实验室检测来讲,提高了数据的更新频率且能及时反映水质的瞬时变化。
2.连续监测能力:智能水质监测仪可以对河湖水质进行全年不间断的连续监测,避免了传统监测方式因采样时间间隔而可能遗漏的水质突变情况,有助于运维人员更全面、及时地掌握水质的动态变化趋势。
3.减少人为误差:人工采样过程中可能因采样人员的操作差异、样品保存和运输条件等因素导致数据偏差。智能水质监测仪通过自动化的测量和5G/4G网络数据传输,减少了人为因素对监测结果的影响,也实现了从静态孤立监管到动态连续防控的转变,让城市生命线的监测和管理更加便捷且有效。
4.多参数同步监测:智能水质监测仪可同时对多种水质参数进行监测,如酸碱度(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等,并且能够精确测量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全面地反映河湖内的水质发展和变化状况。
二、构建立体化城市河湖水质安全网
运维人员在综合考虑城市河湖的流域面积、水系分布、水流方向等因素,在主要河流、湖泊、水库以及重要的支流、河口等位置设置监测点,可以确保智能水质监测仪实现对城市河湖水体的全面覆盖,构建更加立体化的城市河湖水质安全网。例如在河流的上、中、下游分别设置监测点,以掌握不同河段的水质变化情况;在湖泊的湖心、湖岸、入湖口、出湖口等设置监测点,更加方便了解湖泊水质的变化情况。
智能水质监测仪在数据采集现场,会立即启动初步的数据处理流程。它依托内置的智能算法,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全面扫描,精准识别并去除异常值,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紧接着,凭借先进的4G/5G通信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实时、稳定地传输到云平台,实现数据的快速汇集与存储。
智能水质监测仪会依据预设的监测方案,于同一时间开展协同作业。它们分布在不同的水域位置,从多个角度同步采集数据,打破单一监测仪的局限性并未构建起一个全面且立体的水质监测网络提供支持。这种协同作战的模式不仅大幅扩大了水质监测的覆盖范围、提升了数据采集的时效性,也让水质监测工作更加高效、全面。
智能水质监测仪勾勒出整个监测区域的水质全貌,让水质监测的覆盖范围大幅拓展且为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