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一宿舍楼出现开裂现象,建筑安全谁来“负责”?
3月15日上午贺州市八步区芳林路的陶瓷厂11号宿舍楼出现墙体、地基开裂现象。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在宿舍楼周边拉好警戒线并且安排工作人员在现场值班值守。建筑作为人们生活与工作的主要场所,其安全性关乎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城市生命线的稳定运转。在这一事件背后所呈现的是建筑安全责任的划分以及如何有效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一、建筑安全谁负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承担主体责任。然而建筑安全并不仅仅依赖于施工期间的监管和措施。建筑在投入使用后的安全状况同样需要得到持续的关注和监测。特别是对于一些老旧建筑或存在未知安全隐患的建筑,更需要通过科学、先进的手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作为一种集传感器技术、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数据分析与处理技术等多种先进技术于一身的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在建筑结构的关键部位安装各类传感器,实时获取结构的应力、应变、位移、振动等物理量数据,为实时监测、评估建筑结构的健康状态提供智慧的手段和路径。
二、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实际应用
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依托先进的传感技术与数据处理算法,能够对建筑结构的多项关键指标展开实时、精准的监测。位移与沉降作为关乎建筑稳定性的核心参数始终处于系统的精心监测之下。当建筑结构地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系统所搭载的高灵敏度传感器便会迅速监测到这一变化,并且可以即刻生成预警信号传达至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在接收到预警后能够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对地基沉降迹象展开详细勘查并依据专业判断迅速采取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从根源上避免墙体开裂、建筑倾斜等严重的城市生命线安全问题的发生。
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监测范畴还深入到建筑结构的应力与应变等物理量层面。当墙体承受外力作用的过程中所受拉力或剪力超出安全阈值时,系统搭载的的传感器能够迅速察觉并迅速将异常数据、预警信号传输至处理中心。相关部门可以及时介入并开展全面的安全检查与维护工作。比如运用针对性的维护措施对裂缝修补、结构补强等,阻止裂缝的进一步扩展与恶化并确保墙体结构的完整性与承载能力。
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具备对建筑物整体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的强大功能。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系统会将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数据库进行存储。监管人员基于这些监测结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维护与修缮计划,有助于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并降低运维成本。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