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安全监测系统:从隐患潜伏到风险可视
截至2025年全国公路隧道总里程突破4万公里、铁路隧道总里程超过3万公里。然而隧道因其封闭性、地质复杂性及高交通流量,其由此引发的安全风险始终是行业痛点。近年来国务院安委会、交通运输部等发布政策文件,强调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隧道安全水平。隧道安全监测系统作为“智慧基建”的重要工具,正通过实时监测与智慧预警为城市生命线筑起一道“科技防线”。
一、从被动应急到主动防控
《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指南(2023版)》已将隧道安全纳入城市生命线工程的核心监管范畴。而且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公路桥梁隧道结构监测系统工作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要求2030年底前实现高速公路、普通国道桥梁隧道监测系统全覆盖。隧道安全监测系统在监管单位实现从被动应急到主动防控的转变道路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WITBEE®万宾科技®隧道安全监测系统实时采集隧道的位移、沉降、倾角、裂缝、加速度、拱顶下沉、水平收敛、地表沉降、温湿度等多种数据,使得监管人员可以随时掌握隧道的运行状态并获取及时的预警信号,而不是等到隧道出现安全事故之后才去检查和加固。这是从被动应急到主动防控转变过程之中的重要一步。
二、全域联网实现“一网统管”
在从被动应急到主动防控的基础之上,隧道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也为城市管理部门带来了更加智慧的监管方式——“一网统管”。它将每个隧道内部的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整合,并且在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后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协同分析。在“一网统管”模式下隧道安全管理不再是单一部门的责任,而是涉及交通、应急、市政、环保等多个部门的协同治理。例如当隧道监测系统发出预警时,交通部门可以及时疏导交通、应急部门可以准备救援力量、市政部门可以进行维修和加固。
在“一网统管”模式下的各部门能够快速响应隧道安全问题,减少中间环节,缩短处置时间。而且通过隧道安全监测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治理,避免了各部门之间重复采集和处理数据的问题,提高了管理效率。
隧道安全监测系统的实时预警、智能分析、一网统管等多种功能,为隧道安全从“事后抢险”转向“事前防控”的过程提供不竭的动力支持,为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与城市生命线的保护提供坚实保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