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综合治理监测系统:以智慧之力支持碧水保卫战
自然界之中的每一处水体都承载着自然的馈赠和人类的希望。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碧水保卫战注定是一场持久战且始终在路上。水环境综合治理监测系统在这一场持久的战争之中,以智慧的头脑为政府打好碧水保卫战带来源源不断的治理和动力。
一、碧水保卫战政策指引
生态环境部等 5 部门联合印发《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到 2025 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Ⅰ-Ⅲ 类)比例达到 85%;水质优良水体稳中有增、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有效提升;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水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等等。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也提到,到 2027 年全国地表水水质、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分别达到 90%、83% 左右,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建成率达到 40% 左右。
二、打好水质保障“主动仗”
水环境综合治理监测系统在这一场碧水保卫战之中,可以帮助相关部门打好水质保障“主动仗”并且实现重点污染源反向“追踪”。这个系统犹如一张广泛布局的大网,通过在水体关键位置广泛布设各类监测设备实现对水质、水速、流量等全方位、实时性的监测。从酸碱度、溶解氧等基础指标到各类重金属含量、有机污染物浓度,从水体的流量到水位的高低起伏都事无巨细的捕捉。相关部门借助这些近乎实时传输的监测数据,能够在第一时间洞察水环境的各类细小的变化,实现水质保障工作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的转身,为主动保护城市生命线的安全带来更稳定的动力支持。
水环境综合治理监测系统在重点污染源反向 “追踪” 方面同样展现出实力。当水体中出现污染超标的情况时,系统如同经验丰富的侦探一般,抽丝剥茧的定位污染源的所在之处。无论是工业企业的违规排放还是生活污水的肆意直排都难以遁形。这一反向 “追踪” 功能为相关部门的执法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让监管变得有的放矢。
水环境综合治理监测系统为碧水保卫战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在这场关乎生态环境与民生福祉的战斗中,成为守护绿水青山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