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科技守护,安全出行
我国是世界上桥梁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国家,而面对数量庞大的桥梁,如何保障其运营安全,防止重大事故发生成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重要课题。2020年12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公路桥梁安全耐久水平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跨江跨海跨峡谷等特殊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全面建立;到2035年公路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全面覆盖。
一、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立的政策背景
2021年交通运输部印发《公路长大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建设实施方案》,至2021年底完成了11座试点桥梁监测系统的建设,至2023年底基本完成了首批644座长大桥梁监测系统的建设,初步构建了“单桥监测系统-省级监测平台-部级数据平台”三级长大桥梁监管体系。
2024年4月交通运输部进一步推进公路桥梁隧道结构监测工作,明确要求加强监测数据应用。10月《公路长大桥梁结构监测时空大数据应用指引》发布并且指出充分发挥结构监测系统、数据平台的作用和价值,有效支撑桥梁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精心养护。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建立是时代进步的具体化表现,也是提升桥梁养护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关键一步棋。
二、桥梁健康监测走向智能化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能够对桥梁所处环境和所受作用、结构响应和结构变化的各相关参数进行实时监测、自动记录、报警评估。通过在桥梁的关键部位安装智能结构诊断器、GNSS监测一体机等各类传感器,系统可以实时采集应变、位移、振动、温度等动态响应数据。这些数据通过5G/4G网络通讯技术实时上传至监测中心,之后还可以借助专业软件进行深度分析处理。
当其后台收集到的监测数据显示数值异常时,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信号以便于用最快的速度提前告知巡检人员潜在风险。这一智能化的城市生命线监测模式实现了桥梁安全管理从以往 “治危” 向如今 “治未” 的重大转变。过去往往是在桥梁出现明显病害甚至发生危险状况后才进行处理,而现在通过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能够提前察觉桥梁结构的细微变化,在隐患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就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在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等各类情况下可以稳定地工作,帮助监管单位实现风险监测、分析报警、联动处置一体化管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