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为建筑结构“把脉问诊”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明确要求2025 年要持续推进完整社区建设、既有建筑改造利用以及老旧街区更新改造,并系统开展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任务。从 “十二五”
到 “十四五”,政策对建筑行业的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发展、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逐步引导建筑行业朝着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方向发展。
广西南宁宾阳县的民房坍塌、辽宁本溪的楼体坍塌等,每一起事故都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且敲响了建筑安全的警钟。这些悲剧的发生凸显了加强建筑安全监管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而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智慧“医生”。
一、内部结构监测
WITBEE®万宾科技®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智能加速度监测仪、智能结构诊断器、倾角振动监测仪、GNSS 监测一体机等高精度设备,共同构建了WITBEE®万宾科技®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传感器网络,深入建筑的各个关键部位为监测系统提供更可靠、及时的数据援助。
1.智能加速度监测仪实时监测建筑在日常使用以及遭遇地震、风暴等突发状况时的振动情况,为评估建筑的动态响应和安全性提供高精度的检测数据。
2.智能结构诊断器专注于主体承重构件——梁、柱、墙等的内力分布变化,为建筑的结构优化和加固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
3.倾角振动监测仪持续记录建筑倾角的变化,及时发现因地基沉降、不均匀荷载等因素导致的建筑倾斜并发出预警。
4.GNSS 监测一体机实时监测建筑和地基基础的沉降、水平位移等动态参数,反映建筑在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活动影响下的变形、位移等情况。
二、外界环境监测
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监测范畴不仅局限于建筑结构本身,还涵盖了风速风向、温湿度、降雨量以及地震烈度等多种环境参数。
1.风速风向的精准监测能在强风天气来临前发出预警,为高层、超高层建筑的结构稳定性提供保障。
2.温湿度变化数据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建筑材料的热胀冷缩效应,为制定维护、保养等计划提供依据。
3.降雨量的实时监测可及时发现雨水对房屋的浸泡风险,特别是在暴雨季节可以预防地下水位上升对建筑物地基造成威胁。
4.地震烈度的实时监测则是判断建筑受损程度、及时启动应急救援的重要依据,在地震发生时为救援人员迅速定位受损区域提供准确信息。
建筑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智能化预警,在政府部门打造更加安全、智能的城市生命线之路上为其提供强劲的助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