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方案
2023年,国务院安委办发布了《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指南(2023版)》。聚焦城市安全重大风险和各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的功能定位,推进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城市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指南》中,风险监测包括了四个领域:城市生命线工程、公共安全、生产安全和自然灾害。本文主要为大家介绍城市生命工程领域中关于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方案,有需要的可以了解下。
一、建设背景
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是城市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随着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速度加快,我国城市规模越来越大,流动人口多、高层建筑密集、经济产业集聚等特征日渐明显,城市已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机体和巨大的运行系统,城市安全新兴风险、传统产业风险、区域风险等积聚滋生、复杂多变、易发多发。
一些城市相继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灾害),如青岛黄岛区“11·22”输油管道爆炸事故、湖北十堰“6·13”重大燃气爆炸事故、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内涝灾害、大连普兰店“9·10”燃气爆炸事故、“10·21”沈阳和平区燃气爆炸事故等造成群死群伤的情况屡屡发生,城市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暴露出当前我国部分城市地下安全风险底数不清、风险不明、安全管理手段落后、风险化解能力不高等突出问题。
对城市公共安全造成很大威胁,迫切要求尽快提高我国城市生命线安全发展水平。
二、建设内容
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从源头解决地下管线底数不清、位置不明、病害不掌握、隐患除不尽等城市治理痛点堵点。
针对道路塌陷、挖断管线、爆炸燃烧、跑冒滴漏、城市看海等重大安全风险,通过“四措并举”(摸清家底、查体把脉、治病除患、智能监管)的建设思路,通过信息化手段第一时间辨识、预警隐藏在地下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专项工程治理措施,尽快恢复管网的正常功能,消除安全隐患,形成信息科技与工程治理互为支撑、螺旋上升的管网安全风险综合防治体系。
全面提升城市防范重大安全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一)城市生命线数据普查(摸清家底)全面普查,摸清数据“家底”。
整理收集已有的地下管线、桥梁、综合管廊等数据成果,对于缺失的城市生命线数据开展普查工作,解决地下生命线“看不见”、“家底不清”的问题。
城市生命线数据普查探测工作的内容包括:查明市政道路、街巷,包括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通道和其他公共区域等范围内的城市地下管线、桥梁、综合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的种类、结构、规模等情况,摸清设施功能属性、位置关系、运行安全状况等信息,掌握设施周边水文、地质等外部环境。
实现城市生命线数据“全覆盖、无盲区”,并建立长效的城市生命线数据更新机制模式。
(二)城市生命线隐患排查(查体把脉)查体把脉,诊断“病灶”。
通过对普查范围内地下管线、桥梁、综合管廊等进行隐患排查,建立设施危险源及风险隐患管理台账。
全面摸清地质灾害、地下空洞的形成和发展、地下管线及附属设施自身的跑冒滴漏隐患(如设施老化、超龄使用、设施使用环境扰动等原因)、各单项工程施工方式(如污水管线采用明挖施工、非开挖施工,盾构、顶管、顶涵施工等方式)、各工程交叉施工综合影响(如道路周边地铁施工对市政管线的影响、各种工程穿插施工造成的沉降叠加等)、桥梁及管廊结构性缺陷等。
通过生命线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对管网病害的风险隐患进行精准定位、辨识、评估、分级和管控,为城市生命线改造提升提供信息支撑。
(三)城市生命线提标改造(治病除患)治病除患,提升管网“韧性”。
扭转“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观念,切实加强城市老旧地下管线更新改造工作力度。优化城市管道燃气、供排水地下管道传统的修复工艺,针对管网发现的渗漏、脱节、管道腐烂、坍陷等缺陷,采取非开挖修复、雨污分流、污泥疏捞、阴极保护等治理工程,恢复管线功能,从源头上消除管线安全隐患,提升城市生命线的安全韧性。
(四)城市生命线一体化监管(智能监管)智能监管,诊脉管网“体征”。
通过建设“一张网”、“一平台”、“一中心”和“N项应用”,实现城市生命线的运行透明化、管理精细化、风险可视化、监管规范化、保障主动化管理模式。实现城市生命线“运行体征”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安全运行智慧“诊脉”,确保风险“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强化多主体、大联动应急管理协同处置机制,为城市安全管理提质升级。
1.一张网:打造城市生命线的风险感知立体网“一张网”是城市生命线的风险感知立体网。
实现对排水、供水、燃气、供热、桥梁、综合管廊、建筑、隧道、河湖等生命线工程的安全运行体征,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感知。
(1)供水管网安全监测
主要对城市供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安全运行风险进行监测。选取服役期长、管网漏损率高、具有重要民生保障工程的供水管线及人口密集区域和敏感区域的供水管线,通过监测供水管网流量、压力、水质、漏水声波等指标,实现全面感知管网运行状态,实时预测预警爆管、地面塌陷事故,实时感知管网水质,保障水质安全,实现重大事故应急辅助决策及协同处置。
(2)排水管网安全监测
主要对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安全运行风险进行监测。选取建设年代早、管径小及合流制等高风险排水管网,人口密集区域和敏感区域的排水管网,主要监测排水防涝、控源截污、空间燃爆等重要参数。通过监测淤堵、错接、溢流管段的流量、液位、易积水点及河道的水位、河道水质、泵站、截流设施等信息,实时感知管网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河道水体污染并对污染溯源;实现对未来涝情及时预警,提高防汛排涝联合作战效率。
(3)燃气管网安全监测
主要对燃气管网及其相邻空间安全运行风险进行监测。选取城市高压、次高压、中压以及其他高风险区域低压燃气管线,通过监测管线相邻地下空间内可燃气体浓度及温度、管网流量、管网压力、餐饮场所可燃气体浓度、施工破坏、场站燃气泄漏等信息,实现实时预警城市中、高压燃气管网安全隐患,快速溯源与影响分析,辅助决策,减少或避免重特大燃气泄漏爆炸事故发生。
(4)供热管网安全监测
主要对热力管网及其附属设施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主要监测管网压力、流量、温度等指标,监测供热管道在线运行状态,实现险情及时预警、准确预报,保障供热管网安全运行。
(5)桥梁安全监测
主要对桥梁结构体本身和影响桥梁安全的外部荷载、气象环境等安全风险进行监测。监测指标包括:交通流量、车辆荷载等桥面交通荷载监测设备;倾角、位移、裂缝宽度等结构变形监测设备;静应变、索力等结构受力监测设备;加速度、动应变、动扰度等动力响应监测设备等,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风压、降雨量等桥梁气象环境监测设备。选取长大跨、特殊结构的梁桥以及有明显老化、病害、超载风险大、车、船、冰排撞击风险高的桥梁开展监测。
(6)综合管廊安全监测
主要对管廊舱内结构的沉降、倾斜、震动和裂缝,管廊地表结构沉降、位移和倾斜,管廊舱内硫化氢气体、甲烷气体、温湿度和氧气,集水坑水位和孔口盖板等数据实时监测,同时接入视频图像,为管线风险监测预警分析、廊内环境及附属设施监测预警分析和管廊综合监测预警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7)建筑安全监测
主要监测建筑物的位移、沉降、加速度、倾斜、温湿度和动态平衡数据指标,选取超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老旧小区、古建、危房等,通过结构监测仪器、气象站等为结构坍塌监测预警分析提供数据支撑,实现对建筑结构健康状态的实时评估。
(8)隧道安全监测
通过对隧道涵洞两端拱顶和上端地表位移、沉降,隧道内部的倾斜、微震、温湿度、人体舒适度、水平收敛和裂缝,地表建筑物倾斜监测,隧道路面水位监测等监测指标数据建立对隧道工程的监测、评估与预测系统以趋利避害,实现隧道实时安全预警。
(9)河湖健康监测
河湖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河湖水位、流速和流量,河湖断面水质,排水口水质等监测数据的收集分析,及时诊断河湖水质状态,降低河湖污染程度,有效提升河湖污染治理成效,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助力人居环境改善
(10)窨井安全监测
通过物联网智能监控的方法实现对窨井盖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对井盖安装触发器,实现井盖异常及时报警,减少人工巡检工作量,有效监管井盖状态,保障井盖安全,杜绝因井盖非法开启对百姓造成伤亡的事故,构筑安全稳固的城市地下“生命线”。
2.一平台:搭建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一平台”是城市生命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
在“一张图”上集中所有管网、桥梁、综合管廊的基础信息、运行状态、事故情况等,真正做到城市生命线统一“挂图作战”管理,实现对排水、供水、燃气、供热、桥梁、综合管廊等运行体征的在线监测及预警报警,结合气象、交通、地质环境等因素和风险评估模型,分析预警可能造成的灾害范围、影响程度和趋势等,自动确定预警级别并推送预警信息,提升城市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水平。
3.N项应用:实施N项智慧应用“N项应用”包括供水管网、排水管网、燃气管网、供热管网、桥梁、管廊等智慧化应用。
智慧专项应用的建设,实现城市生命线数据信息综合管理,提供供水、排水、燃气、供热管网和桥梁、综合管廊的安全监测、实时预警等功能,实现地上地下“一张图”的综合管理应用,同时通过模型推演,对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状态进行研判分析,明确事故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程度,提高城市生命线的安全运行水平,实现定位管理精细化、安全监管综合化、应急处置高效化、信息共享全面化,打造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综合支撑平台,构筑安全稳固的城市生命线工程。
三、运行维护
(一)项目运维为了保证项目建成后良好运行,提供全方位运维服务,通过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运行维护体系,完成对系统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控和运行问题的及时处理,支持应用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持续运行。运维内容包括制定和监督执行系统运行制度和标准,网络、硬件设备和应用系统的运行维护、故障维修和培训咨询、基础数据的更新维护等工作。
(二)成立运维队伍通过建立专业运维技术队伍、建立健全运维管理制度,保障智慧管网项目建成后的高效、高质运行。针对运营维护的管理流程和内容,制定相应的运营维护管理制度,实现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并按照运维标准,监督执行运维工作。通过运营维护技术支持队伍的建设,保障运维工作安全、稳定、高效,提高整体的运行维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