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漏损监测仪:实现早发现早修复,让供水安全不掉线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管网正集中进入“老龄化”阶段。今年5月发布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中,明确将供水、燃气、供热等地下管网作为基础设施更新的重要方向。行业内专家也多次强调:“供水管网的安全运行与高效管理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撑。”
WITBEE®万宾科技®智能漏损监测仪EN201-LK作为城市生命线智能监测终端,正以实时感知、智能预警的核心能力,实现供水管网漏损隐患“早发现、早修复”,保障城市供水系统的稳定运行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一、小小漏点,可能酿成大患
据统计,我国部分城市的供水管网漏损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漏损不仅导致宝贵水资源的巨大浪费,还会引发一系列连锁问题:若小漏点得不到及时修复,会在土壤侵蚀与外力的持续作用下逐渐扩大。渗漏的水流不断冲刷管道周边的地基,可能造成路面塌陷或形成地下空洞,对市政设施和公共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任何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渗漏点,都有可能发展成为影响供水安全和城市运行的关键隐患。
二、智能漏损监测仪的技术支持
智能漏损监测仪的核心价值在于“主动感知”。它通过内置的高灵敏度传感器,对供水管道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声音信号进行持续采集。当管网发生漏损时,水流从破口处喷射冲刷周围介质所产生的特殊噪声和振动信号具有明显的异常特征。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即使在现场,也难以准确识别这种细微差异,而智能漏损监测仪则能够将这些微弱信号实时捕捉,并立即通过无线通信传输至监测平台。
借助平台的人工智能算法,系统能够自动比对并筛选出可疑信号,从而锁定真正的漏水点。随后,平台将定位结果在地图界面直观呈现,并第一时间将报警信息推送至管理人员的终端。这一整套流程,从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到精确定位与实时报警,实现了最小化人工干预,让管道具备了“自我上报”能力,大幅提高了漏损发现的效率与准确性。
在具体的监测过程中,智能漏损监测仪采用了噪声与振动相结合的双重感知技术。这种多维度监测的优势在于,突破了传统单一频带分析的限制,有效避免了因环境干扰或信号覆盖不足而导致的识别盲区,使漏点识别率能够稳定保持在较高水平。这一技术精度意味着,过去往往需要依赖大规模开挖排查才能确认的漏点,现在通过监测仪的数据报告就能在早期精准定位。这不仅显著降低了漏检率和误报率,也让维修团队能够快速、准确地抵达问题现场,实现精准维修。
智能漏损监测仪的部署应用,使供水管网的漏损问题能够更快地被发现,让检漏维修工作更加高效。供水管理单位通过“早发现、早修复”的主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控制漏损率,保障供水压力,同时节约宝贵的水资源,让城市供水系统在每个用水高峰时段都能保持稳定运行。
相关阅读: